你能相信吗?世界中国学大会嘉宾来沪参访,集体点赞的第一个点位,竟然是一个公共厕所。这是怎么回事?
昨天,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举办,来自各国的中国学专家学者们开始了会前参访。其中一条线路的首站,是徐汇滨江的党群服务中心,它拥有一个沪上“最美厕所”,被网友们称为“上海厕界天花板”。
这个公厕好在哪里?干净无异味、设施齐备自不用说,对各类需求极致的关切才是重点。徐汇滨江往来最多就是散步、遛娃、锻炼的人群,为此公厕专门为宝爸宝妈设置了母婴室与第三卫生间;为跑者准备了可以24小时免费使用的淋浴间;还配备一个户外工作者休息室,外卖小哥、环卫工人可以免费使用微波炉、冰箱,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特价面条,一份只卖6元。
这些细节让嘉宾们很是感慨,其中一位外国学者告诉我,这是她见过最好的公厕没有之一,可以感受到城市管理者,对于所有社会群体一视同仁的尊重。整个党群服务中心处处贯彻着这一理念,这是城市软实力以及执政能力高度的直观展现。
另一些嘉宾研究国际政治,他们的思考是,想象中最好的生活不过如此。实现这一目标,是全世界共通的追求,方法路径可能不同,但总会殊途同归。人类应当学会理解与尊重不同的选择,而一味非党同伐异。
还有一些海外汉学家熟读中国历史,更关注于当代中国与历史中国之间的脉络传承。例如“民本思想”与“人民城市”理念的不谋而合,或是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现代诠释,还有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演变的市民精神。
既有学术层面的宏大叙事,也有实地体验后的微观感悟,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,让刻板印象消弭于无形,最终助力人们读懂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中国 ,这正是举办世界中国学大会的重要意义。
就在今天,大会将正式进入论坛环节,期待嘉宾们能将参访中的所见所闻、所感所悟,转化为有温度、有深度的真知灼见,在思想碰撞中激荡新的认知火花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来自世界的独特注脚。
广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